1年半以前,恰逢大二暑假,我找了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实习。

公司业绩还可以,拿到了著名天使投资人的风投,产品在该专业领域下载量和活跃度都是数一数二,对于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先说一下,上大学之后我参加了很多创业沙龙、听了很多创业讲座,即使身为妹子,我内心总有一团火,希望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财富自由。所以我很早就打算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并开始做一些尝试,以便更好地在毕业时加入创业大军。我想的是要么自己拉队伍创业,要么加入一家创业型公司跟团队一起成长。

所以我在大二就找了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实习,打算一探究竟。

当时的想法不可谓不单纯,当时的做法不可谓不勇敢。面试的时候,我直接跟老板说了创业的意向,包括希望能够加入一家创业型公司共同成长。老板看着眼前这个不太算高大、满脸稚气的娃娃笑了笑:“那你来我们公司算是来对了。”

入职之后,我发现我所在的城市属于这家企业的分公司只有30来人,除了我是做商务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做内容运营,而产品和技术都在总部,所以入职几个月,我没有接触过任何产品和技术人员。

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一个实习生竟然自己待一个部门,没有工作伙伴、没有讨论对象、没有前辈带领,所有工作内容直接向老板汇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如何开展工作,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当然也收获到了不错的成果,不然辞职后老板也不会几次三番叫我回去了。

但是这也成了我不愿意回去的重要原因。

岗位培训、前辈带领,对于一个新人是非常重要的。个人摸索是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却需要为此走太多弯路,对于职场新人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则更加巨大,收到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如果说一个企业没有合理的培训机制,没有完善的师徒制度,那么至少应该为员工创造有效向上的团队氛围,特别是创业型企业,我认为这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一步。

显然我没有找到团队的氛围。互联网人却极少讨论公司的产品,没有人提建议,大家非常被动地接受工作的安排,然后重复劳动。我经常会跑去跟几个老员工请教问题,分享想法,却发现大家更爱讨论周末去哪里唱歌吃饭玩游戏。我感到莫名的孤独。

在分公司这边,他们内容运营的人员每天负责在公司那个还没上线的产品编辑发文章。我很难想象互联网时代还有一个明明定位UGC(用户产生内容)的产品靠员工来产生内容,而且长达1年多还不上线推广。后来听说已经有类似产品率先推入并占领了市场,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可见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速度是多么重要。而我在公司这几个月,从来没有看到过产品的更新的迭代,即使坐拥大量的用户和市场,仍然令我对公司更加没有了信心。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提过关于这家公司的薪资福利。

在我看来,对于一家创业型的公司,没有人会对它的薪酬有非常高的期待。因为能够给员工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是不断提高的业绩和积极融洽的团队,并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成长空间的扩大,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同样想对准备找工作的大学生朋友说,不要看一家企业title是不是高,市场是不是大,产品是不是好,有机会尽量通过实习进入这家企业去看看,里面的培训机制、核心产品、成长空间、团队氛围、员工构成、老板战略等等,是不是你先要的,能否给你信心,再去做决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0条评论

dexcoder

这家伙太懒了 <( ̄ ﹌  ̄)>
Owner